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国是瓷器的故乡,被冠以“瓷之国”的美称,而景德镇的瓷器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全世界皆知。
景德镇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,走进了景德镇,就是走进了历史。
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《china》,景德镇千年两史回音,瓷光照亮的欧亚各国经典建筑,景德镇土窑的致意和礼赞!
剧情以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五个历史时期为结构,不做工艺写实,只是以“瓷”说意、说韵、说人、说国,从而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,挖掘出瓷都独特意蕴。工匠精神、文化自信,以及一带一路是演出的核心表达。
剧目梗概
开场宏大歌队的合颂,颂音承接天地古今,引出景德镇千年的传奇故事。
唐·昌南陶玉
唐朝昌南陶瓷工匠陶玉不停钻研制瓷,百年间他从年轻学徒到白发苍苍,所制的瓷器,从有形,到有技,再到有意,终使瓷器有了似玉、非玉、胜玉的江山大境。
已入胜境的瓷器精品成为大唐国礼,沿着丝路去到世界各地,而昌南之名亦随瓷器流传世界,其名也演化为“china”,成为“瓷器”、乃至中华的代名词。
宋·影青传奇
宋真宗欲赴泰山封禅,敕令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、定窑、景德镇御窑烧制祭天贡瓷晋京。糊涂爷爷赌上性命,誓要守住景德镇千年瓷都颜面,本想仿着影青肌肤之色,烧出绝品贡瓷。怎奈天不遂愿,糊涂爷爷和窑丞双双被押。
影青在明了爷爷心意后,代替爷爷,以身祭窑,终烧出倾国倾城的温润影青瓷瓶,找回景德镇颜面,也展现出宋代最高美学趣味。
元·青花世界
元朝时,疆土覆盖西亚,商路绵延亚欧。其中最受欧亚各国青睐的货物就是贵如黄金的青花瓷。浮梁设瓷局,大量的青花瓷从昌江的码头出发走向世界。
元朝蒙古官员浮梁瓷局使奉旨任伊儿汗国使臣,临行前他欲娶商人王贵之女小王嫱为妻,一同出使。酷爱元曲的青花应允婚事,唯一的条件是要蒙古瓷局使为她烧制一套“昭君出塞”的青花瓷,作为信物,明媒正娶。
随着二人齐心,“昭君出塞”青花瓷大盘的烧成,画面幻化出汇集着西亚各国商人的元朝青花瓷集市,其中也不乏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身影。大量的青花瓷随着元朝的使团、各国的商队、还有马可波罗足迹走向西亚,走向欧洲,走向世界。
明·白釉天恩
明朝永乐年间,郑和率船队停泊在福建泉州港,即将要进行第三次下西洋的远航,无奈季风久久不起,船队无法出航。
十岁丧母的郑和,自幼就将观音菩萨当作娘亲,为祈佑船队顺利出航,郑和亲手绘制蓝图,赴景德镇窑厂寻访用于祈福的白瓷观音造像。在景德镇,遇到烧制观音像的陶家兄妹,而陶家兄妹也发现郑和所绘观音像蓝图的法相竟如娘亲一般慈祥……
白瓷观音像烧成,郑和率百官祭拜,诵经声中郑和仿佛梦回儿时与化身菩萨的母亲对话的温暖记忆。当他回神时,菩萨保佑,季风大起。而郑和也率领着代表泱泱中华的船队第三次下西洋,成为沟通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使者。
清·盛世粉彩
乾隆年间,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受乾隆斥责,公公为唐英分析圣意——景德镇瓷器过于清寡,如今盛世,瓷器得应国运而制,盛世,要有盛世彩儿。
唐英顿悟,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,他潜心研习制瓷工艺,撰写《陶冶图说》从源头理清烧制瓷器“技”与“道”的关系——瓷运,即国运!随之而来,集景德镇千年瓷道之大成、代表大清盛世的“瓷母瓶”——乾隆各种釉色大瓶横空出世。
乾清宫中,乾隆在“瓷母瓶”中看到了盛世大彩儿,召见唐英,看到唐英为制瓷而苍老的面容,感叹唐英这样的工匠精神,正是盛世大清的颜面。
尾声
从欧洲到昌南浮梁古城,在古丝路各国经典的建筑被瓷光照亮、升起,故事里一个个人物的话语又再次浮现,那座古老的昌南古窑,象征着景德镇千年间的制瓷历史,也象征着中华文化与世界互通的历史,每一寸陶土、每一寸瓷片都是世界文明交流的记忆。熊熊窑火,照耀天地,代代相传。
彭蠡之滨 昌河之岸
瓷都景德 故名昌南
china!china!
CHINA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珍珍伴游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